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基层动态

福安赛岐和平社区党建引领古港码头焕发生机

日期:2021/9/6        来源:宁德福安市老促会        点击数:

 

福安赛岐和平社区党建引领古港码头焕发生机

 

 

  夏去秋来夜微凉,漫步于福安赛岐和平社区古码头,远处江上船灯点点,近处人们在新修的步栈道上攀谈聊天,悠闲散步,好不惬意。可就在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。

  和平社区坐落于赛江东岸,历史上依托古码头地理优势,这里曾是赛岐镇最繁华的商贸街。但随着传统运输的没落,古码头也渐渐淡衰败。

  古港码头承载和平社区群众的共同记忆,野渡无人舟自横成为大家的遗憾。对此,和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,以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,在保留古建筑的基础上,精心打造古港商埠历史文化、乡愁记忆文化示范区,挖掘古港码头文化,实现了从三无(从无物业管理、无主管部门、无人防物防)到三有(到有党组织引领、有居民自治组织管理、有结对共建单位帮扶)的转变。

  改变古港码头脏乱差,首先从码头旁的棚户区改造开始。古港码头衰败后,周边有条件的群众都搬出去住,条件不好的则住在棚户区里。想要拆除重建,困难重重。和平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少华说。

  通过调研发现,古港码头棚户区居民有三怕:一怕洪水、二怕台风、三怕火灾。棚户区改造可以从群众难点堵点寻找突破口。经多方论证,棚改建筑风格保持骑楼风貌同时,提升基础标高可避免江水进入新居。在群众大多数同意改建方案的基础上,党员业主带头自拆自建,并无偿退让沿江周边15米内土地。社区党支部还发动党员群众组成的棚改调解队伍挨家挨户,做思想动员工作,针对棚改不理解、不支持、有疑问的业主逐一宣传调解,并提供联系贷款、联系施工工人等力所能及的帮助,促使工程按计划进度时间节点稳步推进。2016年春节,41幢房屋完工,居民56户入住新房圆了宜居梦。

  以前一下雨,家里就到处漏水,墙面地面湿透了,屋里全是霉味,根本没法睡觉。多亏有了政府的棚户区改造政策,现在不仅居住条件大大改善,家里还通了天然气,真正圆了新居梦。居民王小燕说。

  除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外,社区还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居民居住生活、休闲娱乐条件。2018年,建成全长300米江滨湿地公园、实施主道路硬化300米,彻底改变社区的老旧落后形象。而随着历史文化长廊的建成,老历史有了新寄托,群众更加主动融入和平社区新未来的建设中。

  在基础设施提升的同时,和平社区还通过优化服务来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和谐度。我们成立了社区工作者队伍、志愿者服务队伍、共建合作队伍3支队伍,打造主动服务、管理联动、干群互动的社区样板,做好服务群众、政策宣传、社情收集、处理群众诉求,开展提升环境、关心关爱、活跃文娱生活等工作。高少华说。

  为延伸服务居民群众的触角,和平社区支部在江滨湿地公园建成后,还打造了红色宣传阵地——红色驿站。群众不定时在这开展唱红歌、学党史等活动。此外,和平社区支部还因地制宜,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端午龙舟赛、旗袍秀、腰鼓队表演、马拉松等活动的举行,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娱生活。

  为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,给予更多的关爱,社区会定时开展关爱弱势群体送温暖活动。在为这一群体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抚慰的同时,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,有针对性地为群众争取帮扶政策。每年6月,社区还会开展慰问活动,为困难群众送上粮油大米、生活用品等慰问物资。

如今,夜晚漫步在古港码头商埠文化长廊上,文化与休闲双重获得,让居民群众社区的时代变迁和光辉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激发了居民主人翁精神,有效增强了社区干群的凝聚力。百年古港码头虽然昔日功能不在,但以另外一种形式重新焕发生机。

(作者: 张文奎  汤若妃  

 福安市老促会

2021820